這真是太神奇了,哇......。截至目前為止,17年的旅行已超過目前已過人生歲月的1/3( 雖
然隨著年紀的增長,1/3或許會漸漸地變為1/4,1/5,也或許會趨近於1),等我仔細地回頭細
數一路走來我才發現,是高興17年來所到過的城市無數、所見過的美景無數、所遇到的人
無數、所飛的里程無數、所做的事情無數個無數.,但是,所花的錢也無數。哈哈~但是重點是我的回憶無數與人生無價。這些年的歲月中,除了讀書、工作外,旅行讓我的生活比別人精彩,寫下這篇,是要提醒自己,隨著年紀的增長、記憶勢必會漸漸的消退,無法想像如果忘記的這17年的點點滴滴,會是多可怕的事情。我決定在2010年此時開始記錄旅行足跡,或許頭髮斑白與記憶衰退的那一天來臨,這記錄的點滴,可派上些用場。這些年來的旅行人生,我雖然失去了許多,但獲得的人生經驗是大多數人無法擁有,也更甚是大部分人一輩子都無法經歷。有一天我回想這段青春歲月,我想我會明白這段路是走的比別人都要精彩,人生的畫素比別人更高、色彩的解析比別人更細、色域比其他人分佈的更廣。 2014年--難道一切天註定?迂迴了七年,終於我還是落腳於中字集團,或許許多事情都是冥冥中已註定,只是我們對於命運的安排頑強抵抗,延後了許多事情的發生。倉促提了離職,倉促決定目的地,倉促買了機票,航空公司又倉促通知我班機延遲可能轉機會搭不上,希望我搭早一班飛機,又倉促收拾行李搭機去,發現最近一切變化很快,但終究是駕馭著!套句大家常說--這就是人生!但終究我還是踏上渴望已久的波士尼亞與黑山共和國。在Sarajevo我已無法理解戰爭的殘酷,因為資本主義已入侵,看著年輕人對著新穎的百貨公司拍照,車廂內還傳來熟悉的Nokia鈴聲,但相信不久會被Apple取代,年輕一輩或許已忘了昨日傷痕;走在Mostar的老橋是我踏上波士尼亞的主因,網路上看了無數次的照片,一直觸發著我的旅行因子,在清真寺與年輕的售票員閒聊,其實國家儘管歷經許多的戰爭與傷痛,但令人痛心的是官員的墮落,這似乎在哪都發生;在黑山共和國,遇上了拍婚紗的男女,攝影師要新人借我的相機,佯裝新人在幫彼此拍照,新郎的友人跟我開玩笑,千萬不要放到FB,我知到大陸網路管的很嚴的,我想我是台灣人,況且也沒人想知道你們是誰吧;我再一次踏上克羅埃西亞Dubrovnik,但物價已飛飆,令人又愛又恨的城市;自由自在的旅行,我又扛著背包繞到米蘭去盡情的血拼與希望一睹達文西的作品,可惜我又帶著遺憾離開,此時此刻我總是想著芬蘭女生告訴我的話;回國前,衝到蘇黎世,小心翼翼將我覺得最美味的Sprungli馬卡龍帶回台灣給我最親愛的家人分享,我想讓他們體會到啥叫入口即溶,終於可以不用再挑逗他們的味蕾了;睽違了近17年,家族旅行又回到了香港,只是這一次的人數龐大到近20人,無法想像如果我跑去當導遊會是多累的事,但能跟所有家人一同出遊,或許這是人生中最美麗的事情之一。期待下一次的家族旅行。
2011年--2008年離開歐洲後已有幾年不再踏上歐陸,念頭上閃過想待在冷空氣穿透毛細孔的冷冽寒風區域(待在台灣登上玉山頂也是可以體驗大力呼吸所感受到的冷顫與冷意,但請容許我的任性與別如此說服我),習慣性地打開歐洲地圖檔案,仔細地思量冬天往哪去,視線落在南歐。2000年走過希臘與土耳其、2006年克羅埃西亞、2008年西班牙與義大利,我想起環球之旅在玻利維亞遇見的葡萄牙攝影師跟我提起祖國Azores是他去過最美的地方(我不會這樣來形容台灣是多美的地方,但這裡的風景也不差,這裡政治的衝突與矛盾有時也挺有趣,這裡的司機上路雖也是橫衝直撞,但小人物的友善也不少,歡迎光臨寶島),那我就去葡萄牙(但最後我根本沒有踏上Azores);捎信給南美三面之緣所認識的德國朋友告知再次拜訪, 2002年結束軍旅踏上海德堡後,想不到9年後再次來到海德堡,景色依舊人事已非。這次我不再獨行,旅行所種的因得到這樣的果,德國朋友也多了兩個小寶貝,還有之前台北工作的老同事隨行;踏上亞美利堅共和國,一個從未被我列在我的必訪旅行地圖上的國家,為了討口飯吃,只好踏上此地,其實也沒這樣不喜歡啦。
2005年--去了日本出差,其實也沒多少時間看看東京,現在記憶已經消退,我忘了我到哪寫下了祈願的小木板(淺野寺吧?廠商帶我晃晃,當時腦袋也是空空的),反正願望還是沒實現;回台後,我馬上晃到曼谷,其實當時工作還是有點忙碌,幸虧有工作上的老同事兼老撘當幫忙撐著(他有被虐待狂吧),對於曼谷,我還記的在玉皇寺我拿著手機與廠商談論著工作的事(我到底去那邊工作還是旅行?)、搭著小船晃在河上與去吃泰國料理!雖然時間很短暫,加上也沒有規劃就跑去,這短短的幾天所留下的記憶不多,重點是快樂美好的回憶是深刻的;當然,今年還是不忘要再去歐洲一次,但不在單獨旅行,我的老同事拋妻棄女的跟我飛奔到阿爾卑斯山下(還好不是去斷壁山,最後還是要回歸妻女懷抱,哈),第3次踏上瑞士國土(講到這,大家都以為我特別喜歡瑞士,瑞士不錯啊,我總是這樣回答)花了點時間在山區健行與重回舊地,瑞士真是好地方,我現在又想起了我另一個老同事,工作上的老撘當,說要去瑞士已百遍了(就好像聽他說要離職做不下去了、是時候了的次數一樣多),哈~錢賺這樣多幹嘛。 2004年--現在想想當時為何要去挪威呢?已經沒有印象(所以這一篇文章要趕快寫,老啦!),但我想理由不外乎是尋找不同風貌的歐洲。還記的在規劃行程當下,其實是想走到歐洲最北端的北角(其實不是真的歐洲最北端,這行銷方式挺像阿根廷的Ushuaia),最後硬是被我給踢除,我跑到Lofoten Islands去。我想起我一路上一直重複遇上的德國女孩與西班牙的男孩、我想起我在Lofoten Islands遇到的兩位從歐陸最北端要騎腳踏車回法國的男孩、我想起了再搭船回到挪威Bodo時所看到的意外的旅客群鯨迴游、還有永晝下的午夜我一個人躺在Bodo的候船室在等待黎明(很白痴,天明明都是亮的),身邊還有一裙挪威的年輕學生在候船室內煮起飯來(真誇張),當然還有一小顆要價NT 100的小Muffin蛋糕,挪威你真是有夠貴。 2002年--我就是愛旅行。還沒退伍我就在準備退伍後的旅行,還好身掛少尉排長軍階,薪水領的比一般的阿兵哥多了點點點點錢,當時想走走德國的浪漫大道耍浪漫一下,但好像一個人要浪漫有點難,還是下一次吧。走到了巴登巴登(Baden-Baden),第一次在國外洗溫泉,一關一關的走,不同的溼度與霧氣控制的小房至最後的全裸大眾池(隔壁池中的夫妻,你們泡湯就泡湯,不要在親下去了啦),但至此,每次我搭上德國漢莎航空,卻都是轉機往另一國家;倒是法國的體驗對我來說,是比德國更多元化(會這樣想是因為...搭往尼斯的火車疑似被放了炸彈嗎? 害我還得半路被趕下車,聽著高頻的警笛聲壓迫的心臟碰碰跳),或許如同法國的時尚工業一般的絢麗(其實這樣多對德國並不公平,畢竟我把40天的時間給了法國3/4),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普羅旺斯的小鄉鎮,追著向日葵與薰衣草跑,我倒是沒有閒閒沒事的跑去彼得梅爾住的家去按門鈴(山居歲月-普羅旺斯的一年的作者)。 2001年--軍中歲月,度日如年。沒有旅行的日子,人生是黑白的。哈~也沒這樣遭啦! |
Year |
Country |
Where I visited |
||||
2016 |
Germany |
Freiburg |
|
|
|
|
Switzerland |
Basel |
|
|
|
|
|
Macedonia |
Ohrid |
Bitola |
Škopje |
|
|
|
Italy |
Milan |
Bologna |
Florence |
Arezzo |
|
|
Japan |
Osaka |
Kyoto |
Nara |
Uji |
Sapporo |
|
Shikotsu-ko |
Nobujibetsu |
Hakodate |
Onuma |
Otaru |
||
2015 |
Germany |
Goslar |
Köln |
Karlsruhe |
|
|
Hungary |
Budapest |
Višegrad |
Szentendre |
Eger |
Kecskemet |
|
Szeged |
Hollókő |
|
|
|
||
Italy |
Milan |
Bergamo |
Como |
Bellagio |
Varenna |
|
Switzerland |
Zurich |
|
|
|
|
|
Myanmar |
Yangon |
Bagan |
Mandalay |
|
|
|
2014 |
Germany |
Frankfurt |
Karlsruhe |
Stuttgart |
|
|
Bosnia |
Sarajevo |
Mostar |
Višegrad |
Jajce |
|
|
Montenegro |
Podgorica |
Budva |
Sveti Stefan |
Centinje |
Kotor |
|
Perast |
Herceg Novi |
|
|
|
||
Croatia |
Dubrovnik |
Korcula |
|
|
|
|
Switzerland |
Zurich |
|
|
|
|
|
Italy |
Milan |
|
|
|
|
|
2013 |
Thailand |
Bangkok |
|
|
|
|
Japan |
Komatsu |
Kanazawa |
|
|
|
|
Korea |
Seoul |
Sokcho |
|
|
|
|
2012 |
Switzerland |
Zurich |
Mt. Titlis |
|
|
|
Germany |
Karlsruhe |
|
|
|
|
|
Amsterdam |
Giethoorn |
Volendam |
Edam |
Alkmaar |
||
|
Rotterdam |
Kinderdijk |
Maastricht |
|
|
|
Brugge |
Gent |
Bruxelles |
|
|
||
Luxembourg |
|
|
|
|
||
2011 |
U.S |
Carlsbad |
|
|
|
|
Germany |
Karlsruhe |
|
|
|||
|
||||||
2010 |
China |
Hong Kong |
Macau |
|
|
|
2009 |
Siem Reap |
|
|
|
|
|
Hong Kong |
|
|
|
|
||
China |
BeiJing |
|
|
|
|
|
China |
Hong Kong |
Macau |
|
|
|
|
Tokyo |
|
|
|
|
||
Chile |
My Round the World |
|||||
Estonia |
||||||
Germany |
||||||
France |
||||||
Austria |
||||||
Switzerland |
||||||
2007 |
||||||
Brasil |
||||||
2006 |
China |
SuZhou |
ShangHai |
|
|
|
Zagreb |
Plitvice |
Split |
Brac |
Hvar |
||
|
Dubrovnik |
Mljet |
Pula |
Rovinj |
|
|
Singapore |
Singapore |
|
|
|
|
|
2005 |
Tokyo |
|
|
|
|
|
Thailand |
Bangkok |
|
|
|
|
|
Zurich |
Schaffhausen |
Konstanz |
Luzern |
Grindelwald |
||
Lausan |
Montraux |
Zermatt |
Lugano |
Lucarno |
||
2004 |
Oslo |
Bergen |
Alesun |
Briskal |
Andalsnes |
|
Travegen |
Lofton Island |
|
|
|
||
2003 |
China |
SuZhou |
ShangHai |
HangZhou |
YangZhou |
ZhouZhuang |
2002 |
Munich |
Ausburg |
Nordelingen |
Rothenburg |
Nuerenburg |
|
Wuzburg |
Heidleburg |
Baden-Baden |
|
|
||
Strasburg |
Remis |
Erpenay |
Paris |
Blois |
||
Ambloise |
Tour |
Lyon |
Annecy |
Chamonix |
||
Switzerland |
Geneva |
|
|
|
|
|
France |
Avignon |
Nime |
Aix-en-Provence |
Gordes |
Maseilse |
|
2001 |
|
Empty, in Army |
||||
2000 |
Japan |
Osaka |
Kyoto |
|
|
|
Switzerland |
Luzern |
|
|
|
|
|
Greece |
Athens |
Rhodes |
Crete |
Santorini |
Naxos |
|
Cape Sunio |
Samos |
|
|
|
||
Turkey |
Kusadasi |
Ephesus |
Cappadocia |
Pamukalle |
Istanbul |
|
Switzerland |
Zurich |
Interlaken |
Bern |
Zermatt |
St.Moritz |
|
Basel |
|
|
|
|
||
1999 |
U.K |
London |
Dover |
Cambridge |
Edinburgh |
Glasgow |
Loch Lomond |
Lake District |
Chester |
Strafford-upon-avon |
Bath |
||
Looe |
|
|
|
|
||
Hong Kong |
Hong Kong |
|
|
|
|
|
1998 |
Japan |
Hokkaido |
|
|
|
|